查看原文
其他

依恋类型 | 安全 痴迷 疏离 恐惧

阳旸 YOUNGs灵感笔记 2022-11-03


可以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喔



情人节快到了,提前祝大家节日快乐。有些相关的话题可以聊聊了。最近其实一直在思考依恋关系,今天想谈谈四种依恋类型


近几天刷完了《如果蜗牛有爱情》,其中有一个场景印象深刻,姚檬问:“你没谈过恋爱啊?”许栩回答说:“我不与不合适的人谈恋爱。”

 

但其实对于智商和情商都非常平凡的人(包括笔者),是很难在最开始就能了解到这个人是否适合的,但如果你已经开始处于一段关系,了解自己与对方之间的相处模式其实会非常有益。

 

感情中我们与伴侣之间的相处模式,其实很大程度上承接了与父母之间的相处模式。即恋情中的依恋与“婴儿—父母”的依恋关系之间的联系。

 


依恋模式首先是由金·巴塞洛缪提出的,目前常说的四种成人依恋类型是:

 

安全型(Secure)                    

——焦虑感和回避感都低的人

痴迷型(Preoccupied)          

——焦虑感高、回避感低的人

疏离型(Dismissing-Avoidant)

——焦虑感低、回避感高的人

恐惧型(Fearful-Avoidant)    

——焦虑感和回避感都高的人

 

依恋关系中焦虑感高的人,主要是在用焦虑掩饰被抛弃的恐惧,焦虑型依恋的人,可能因为小时候父母对自己的回应方式不敏感及时,不持续或者时好时差,或者在幼时有处于被忽略或者被抛弃的恐惧当中的经历。

 

依恋关系中回避感高的人,其实是在用回避和疏离来避免被伤害。他们并不是感受不到压力,只是他们很可能曾经受过较严重的情感伤害或从前家庭中所附带了原生情绪,从而处于依恋关系的他们下意识地使用心理防御机制来避免再次伤害。



以笔者自身作例子……我认为自己会更倾向于那么一点点痴迷型(笑。

 

笔者是一个人的时候能够非常独立,但在一起会比较粘人的类型。会自发性地挖掘对方身上的闪光点,并且产生崇拜感。所以笔者和安全型的人相处其实还是非常不错的,但是若与疏离型/恐惧型的人相处起来,可能自己得快快修炼成安全依恋类型才可以长久。然后最近又在研究的一方面就是,痴迷型如何转变为安全型。

 

其实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痴迷型疏离/恐惧型的伴侣搭配还是比较高的。我们会追求那些给我们带来熟悉感的亲密关系,痴迷型的人其实是容易被回避感高的人所吸引的,因为能让他们重温童年时父母若即若离的感觉。

 

而在婴儿时期因为父母的照顾方式培养出不安全的依恋类型的人,总是会下意识地找到那些让他们重复体验不安全依恋感觉的人,所以,糟糕的恋爱经历往往会一再重复。

 

听起来有点点自虐感对不对,但没办法的是,有时候人其实是无法选择的。

 

不过你可以先花点时间回想一下你的恋爱经历。你认为自己是怎样的依恋类型,曾经的对方是怎样的依恋类型?为什么你们会彼此吸引?选择在一起的时候,看重与考量的因素是什么?


如果一方是安全型,另一方是其他类型,也可以通过关系的疏导和努力一点点自然改善,且能很快找到适合彼此的相处模式。但如果双方都是非安全型,可能就需要彼此付出得更多。


而在一段关系中,最不要去想的就是改变对方,且结婚前TA都不会去做的事情,更不要妄想对方结婚后会做。你所能对对方做的一切就是去接受/适应/改变自己



两个安全型的人在一起是最令人羡慕的。

 

他们及时地给予对方关爱和回应,温暖和支持,对彼此的需求敏感却又不太具粘性。他们愿意妥协自己的一些利益和感受,来增加对方在关系里的满意度,彼此尊重又彼此独立。

 

依恋类型是可以改变的,已有的依恋模式会不断被新的经验一点点更新与改写。实际上,如果你本身不是安全依恋类型,一开始,你很难觉得安全的人会吸引你,但如果你真的希望变得更加安全,拥有更幸福的人生,你就要有意识地付出努力,去多和安全的人接触,多给对方一些时间,然后尽力打开自己的心。

 

也看了许多关于不安全型依恋该如何转变为安全型的方法,感觉操作性还是不太强。类似于痴迷型的人需要学会对自己负责任多一些,以及不要过快投入一段感情。疏离/恐惧型的人需要学会多对伴侣负责及主动地表达和付出。其实这就又绕回到了笔者之前所发的一篇,为什么改变很难发生。

 

不过,也并不是所有不安全依恋都是需要改变的,主要还是在于你们之间是否找到了合适的相处模式,相处得舒适且没有觉得有重大问题出现,只要其中一方是安全型,其实也没关系。




Changing takes time.
艾瑞斯de羊羊
微信公众号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